本报通讯员 玉素甫·吐尔公 尹仔锋
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横贯着42.1万平方公里的茫茫沙漠,这里是全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沙海浮沉中,有这样一群气象人,他们探索、研究、寻觅,只为看透沙海的本源,探索沙漠中的气象秘密。而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就是其中的领头人。他是新疆气象局首席科学家,现为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所长、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自工作以来,他深入沙漠,探索沙漠,研究沙漠气象。用他的话来说,这茫茫沙海是一片值得去付出热情的故土,更是他值得用一生去铭记的眷恋。
我在沙漠穿“盔甲”
汽车行驶在沙漠公路上,炙热的阳光、滚烫的沙丘、肆虐的大风,无不提醒着人们:这里是中国第一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
由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带领的沙漠边界层气象研究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正在这里行进。正午时分,气温已达40℃,沙地表面的温度更是高达60℃,身处其间,人们有受灼伤的感觉。前方已无法行车,队员们只能在烈日炙烤下徒步一公里赶往目的地。
到达点位后,团队马上展开紧张有序的取样工作。汗水很快浸透了衣衫,不一会儿又被热风吹干,仅仅几十分钟,队员们身上就结下一层汗碱。“看!像不像一层‘盔甲’?”队员们打趣道。
骄阳没有晒化精神,热风没有吹散斗志,采样任务顺利完成。但团队的工作还未结束,因为此前才散去的沙尘暴掩埋了部分仪器,大家又快速投入到清沙工作中,挥锹、运土。苦、热、累,但这就是他们日常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一部分。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跟随老师到沙漠地区开展风沙观测,监测沙尘暴等级指标。时常是头上戴着帽子,嘴上捂着口罩,严实的装备只为在沙尘天里多坚持一会儿,以便获得准确的研究结果。
汗碱,在他身上已经是家常便饭;酷热,对他来说更是日常感受。一次次探索,一步步深入,他像一名斗士,穿着汗水打造的“盔甲”,探索着传说中的“死亡之海”。
我在沙漠有个“家”
“爸爸,你又要去那里?”这是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的一双儿女最常问他的问题。因为塔中沙尘暴主要出现在3—8月,他一年当中有半年的时间都在沙漠中,与家人聚少离多。他爱人也经常开玩笑说,他在沙漠有一个“家”。
是的,2006年新婚的第三天,他就踏上了去沙漠的路,而每次回家,爱人看着他晒伤的皮肤都会心疼不已。2008年,儿子出生了,他也只是在妻儿身边守候了5天,就匆匆返回塔中沙漠继续搞研究。如今儿子15岁了,他作为父亲的陪伴却屈指可数。
读书时相识的妻子是最理解他的人,也是最支持他的人,她默默承担起家里所有的事情。“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这是妻子因为爱而给他的承诺。
有一次,他又爬上80米高的铁塔检修仪器,家人得知后担心他的安全,但他却笑着说:“为了我们的科研‘大家’,比起坚守在艰苦环境当中的气象人来说,这不算什么。”
我有一个心愿
作为全国气象部门第一位维吾尔族的气象学博士,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治学严谨,他坚信“科学没有捷径”,一旦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便心无旁骛,全力以赴。
秉承着这样的信念,他一次次深入沙漠腹地,研究起沙机理,研究属于新疆的模式参数化方案,研究南疆沙漠及周边地区地—气之间热的交换,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大气之间的碳交换……正是靠着那份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不惧艰辛的满腔热血,他为新疆沙漠气象研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一手资料。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2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气象人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沙漠中默默坚守。现如今,科研人员增加了、设备先进了、研究范围更广了。为了正确了解沙尘暴,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沙尘对人类的危害,科研人员年复一年在广袤沙漠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无论是老一代的研究人员还是新一代气象工作者,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壮丽的人生。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曾说:“新疆有沙漠,还有我的归宿,能通过我所在团队的努力,让故乡变得更美,是我的心愿。”他的这份坚韧不拔和执着坚守,深深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现如今,他带领着他的沙漠团队,仍行走在广袤的沙海当中,为新疆气象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0991-2652429
desert@idm.cn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建国路3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