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沙漠气象研究所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团队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发表了题为“Assessment of CO2 Fluxes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 and It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的研究论文。系统性地揭示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及未来趋势。
图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CO2通量收支规律、影响机制及未来变化趋势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作为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长期以来在全球碳循环研究中处于边缘地带。该研究基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克拉美丽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站的2018-2022年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态系统不同时间尺度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P)和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Reco)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合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简称CMIP6)全球气候模式情景资料,分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态系统未来时期CO2通量收支演变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二氧化碳通量呈现昼汇夜源特征,年累计碳汇时长超 240 天;2018—2020 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态系统表现为净二氧化碳汇;荒漠生态系统CO2通量受光合有效辐射、温度、水分、植被等多种环境因子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共同影响。其中,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和土壤温度是影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二氧化碳通量的最主要因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气候在未来时期呈现暖湿化变化趋势。在未来暖湿化背景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态系统表现明显的碳汇功能。
未来,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团队计划继续深入研究沙漠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探索更多潜在的碳汇区域,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多科学成果。
该项研究沙漠气象研究所为第一单位,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青年创新团队项目和新疆沙漠气象与沙尘暴重点实验室奖补资金等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25.124351
(作者: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校对:吴烨 审核:姚俊强)
0991-2652429
desert@idm.cn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建国路327号